大股东向员工转股,为什么是公司来买单?
转载
股份支付的范围有哪些?股份支付如何核算?
与大家分享关于员工股权激励相关的股份支付问题。
股份支付问题因瑞和装饰这一例引发业内争论,而争论的焦点就是担心高管激励被当作股份支付处理从而影响当期损益,甚至有的企业因此而亏损不再符合首发上市条件。
股份支付,说白了就是公司用股权去支付工资,在确认了期间费用之后由于没有现金流出因此同时增加了资本公积,对公司的净资产没有影响。
一、股权支付的定义
谈到股份支付,首先得好好剖析这个定义,毕竟是全新的玩意儿啊。股份支付当然完全是舶来品,英文Share-based Payment,然后咱中国完全直译,但我总感觉现在这个翻译不能很直观的体现股份支付的内涵。
为此我首先很自然的查阅金山词霸,payment可以翻译为“报酬”之意,为了验证我的直观是正确的,我专门上金山词霸柯林斯词典是否有该含义,英英释义还真有该条。这样可能就好理解了,简单讲该准则讲的是以股权支付报酬的会计处理方式的约定。
当然准则的定义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还是挺绕口的,好似文言文。
我再白话通译下,就是给员工公司股权或者以公司股权为计算基础支付工资(可类比通常我们将的“干股”)来换取员工对公司的服务。
二、股权支付的范围
股份支付其实在中国还是挺普遍的现在,不过大家可能一时对准则不太了解,还是老眼光老思维,错误百出却浑然不觉。
股份支付有两种方式:
一是直接给职工用公司股权支付报酬
二是参照公司股票价格用现金支付报酬
反正只要和公司股票价格沾亲带故的,得考虑考虑是否使用股份支付报酬。先谈谈几个比较常见例子,咱们一起来讨论讨论其是否适用股份支付报酬。
1、公司以自身的股票给高管发工资。毋庸置疑,符合定义。
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通常我们所听说的股权激励即属于该范畴。
2、上市公司之控股公司把其拥有的一部分上市股权便宜卖给上市公司高管。
貌似是控股公司大公无私愿意做贡献,凭什么上市公司需要确认费用。但其实道理很简单,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既然控股股东愿意让渡自己利益给高管,必然本质上是希望上市公司高管努力发挥自己的才华,为上市公司创造价值,从而间接也为控股股东带来利益。因为股价提升了,自然控股股东手上那部分股权也水涨船高了。
举个极端的例子,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所有工资让控股公司承担,上市公司不入账合不合理?显然很荒谬,最恰当的做法是借:管理费用,贷:资本公积。由此类推,即使上市公司的爷爷或太公怜惜后辈子孙的创业艰难,愿意便宜给上市公司股票给高管,还是适用股份支付准则的。同理可得,上市公司的兄弟姐妹只要想无怨无悔的帮上市公司,都逃脱不了计入费用的。
【我曾对这个问题问过一个专家,他的意见是这样的:公司的高管是为上市公司服务的,相当于大股东无偿捐赠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再做股权激励,按照监管2009年1中7处理。】
3、联营公司或合营公司的投资者给职工授予股权期权计划。其实也属于股份支付,因为联营公司或合营公司接受了职工提供的服务,至于投资者授予的股份可视同关联方捐赠。
4、公司购买员工所持公司股票。对照股份支付定义,其实这不属于股份支付的范畴。当然如果公司以高与股票公允价值支付给员工收购款,该超出的支付款视同支付给职工薪酬。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其实也就是在减少当期损益的同时增加了资本公积,对公司的净资产没有影响,但是对每股收益、未分类利润等指标有影响。也正是因为实质上股份支付什么东西都不流出企业,所以借方的管理费用税法上不认,也就不能在税前扣除。】
三、股份支付的核算
正如大家所知,股份支付就是给职工发工资,只不过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发放而已。因此核算起来并不复杂,只要严格遵循配比原则。授予日是不需要任何会计处理,就如咱们签订劳动合同一样,只要你在付出劳动以后才能获取报酬,才需要账务处理。但当合同触动可行权条件后,则需要账务处理。顾名思义,当合同条件开始满足后,我就需要开始进行计量。
我在此以准则讲解中的例题给大家剖析下,以便能让大家能透彻理解其原理。账务处理很简单,只不过要严格遵循配比原则。
A公司为一上市公司,2012年1月1日,公司向其2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股股票期权,这些职员从2012年1月1日起在该公司连续服务3年,即可以4元每股购买100股A公司股票从而获益。公司估计该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15元。
第一年有20名职员离开A公司,A公司估计三年中离开的职员的比例将达到20%;第二年又有10名职员离开公司,公司将估计的职员离开比例修正为15%;第三年又有15名职员离开。
1、费用和资本公积计算过程见下表:
2、账务处理
(1)2012年1月1日
授予日不做处理。
(2)2012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8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0000
(3)2013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9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0000
(4)2014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625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2500
(5)假设全部155名职员都在2015年12月31日行权,A公司股份面值为1元
借:银行存款 62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32500
贷:股本 155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279000
【股份支付说白了就是那股票给员工发工资,既然都已经计入费用了而公司又没有流出任何现金流,就相当于给公司省了钱,所以就计入资本公积了。】
大家可以从例题中得知,股份支付的计量原理就如同我们在职工薪酬所讲述的大同小异,唯一的区别是该薪酬系用股票支付。
有人可能会问,明明我公司一分钱没掏,凭什么我要计入费用,实在让人费解嘛。但其实股份支付是机会成本概念,因为假设公司此时公开增发或配股,其能获取一笔现金。就如上述例题所讲,其能获得100股*155人*15=232500元资金。但实际上公司没有获得,那这笔钱上哪里去,该资金实际上让支付给职工,间接上讲该资金全部发工资了。
我们从上述第(5)笔分录也能看出来,本质上股份支付的账务处理和发行股票是一样的。股本依然是1元计价,溢价进资本公积,其中的银行存款62000是收到的职工优惠购买该期权公司所收到的现金,类似于增发股票收到的募集资金。【而其他资本公积金232500元本来也应该是公司增发股票募集到的钱,因为股份支付被支付给员工了。】
上述例题是最简化的股份支付,现实中的难点在于股份支付中公允价值的确认,反正一样是让人感觉一地鸡毛。譬如像员工离职率,怎么去评?我个人感觉股权激励诱惑性这样大,谁愿意放弃。还有就是未来的股票价格,3年后的股票价格谁知道??如果能预知,那大家都可以稳赚不赔的炒股票了。但我们偏偏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际上在参数的选择上由于缺乏历史数据或者中国股票市场的不完善性,以上估值模型使用其实已经是聋子的耳朵、瞎子的眼睛-摆设。此外,有的公司授予日、等待期人为的模棱两可,十分不不明确,也影响了期权公允价值的计算。当然实践中一般仍然是由专业的评估公司去做,我接触比较多的评估公司有AA(American Appraisal)。虽然对于公允价值的认定存在诸多争议,不过这一趋势已经是不可逆转了。生活总是不那样完美的,次优选择反而是最优的选择,因为能更好的反映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股票期权其实就如一把双刃剑,可以激励高管努力向前,全心全意的为股东创造价值;但在某一方面却让高管为了满足一定的业绩要求,铤而走险不折手段操纵公司报表。
股权律师推荐
【蒋采颖律师】
蒋釆颖律师(持中国律师执业证号:14403201131895734)曾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研读中国、香港和英国法律。她曾先后就职于香港和美国数家知名律师事务所从事与中国和香港法律相关的各种法律事务,其中包括在全球排名前十大之一的美国盛德律师事务所服务多年,专注于企业上市融资。
蒋律师目前是香港中国法律公会会长、深圳市律师协会国际与港澳台工作委员会委员,同时也是香港证监会第6号(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牌照持牌人。
蒋律师长期从事与企业融资及中港跨境案件方面的业务。谙熟企业资本市场运作,精于处理企业各类法律事务,曾先后被香港和内地多家中港跨境企业聘任为公司法律顾问。蒋律师同时还参与协助多家民营企业到香港成功上市,主要包括恒大地产、深圳佳兆业集团、玖龙纸业集团及悦来客栈等企业到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或创业板上市。
联系蒋采颖律师
电话:86-755-83654848
传真:86-755-83657332
邮箱:info@bangyi.org
网址:www.bangyi.org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上步南路1001号锦峰大厦7B2